✰单元整体复习的目标及思路

       最初做单元整体复习设计时,很容易无从下手,要不就是觉得内容太多文体太杂不知道怎么取舍;要不就是觉得篇目与篇目之间很难建立联系以及不明白建立起来联系后终极目标要指向哪里。

       我的考虑是,依据教材里的单元导读、单篇课文的课后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首先明确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始终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挖掘单元整体复习、群文阅读对上述这些能力提升的可操作空间。另外很重要的是,依据我们平时对于练习题目的总结,让学生意识到题目源于教材,要重视教材研读。同时在解读教材所蕴含的考点时,更加深了对于过往练习考题的理解。

✰单元复习的过程及重点

      有了以学生以教材为主体的目标以后,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就会明确重点,精简流程。我把大概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初步回顾单元内容,重点关注篇目标题意蕴、情节内容、主题解读、文本语言与细节、人物形象等(依据单元导读学习任务)。

@选取多重角度、不同切入点,提取多篇文本中的共性与相似点,联系做过的文本练习做考点衔接。

       以统编版高一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我们选取了意象表达及其作用、人称视角叙事特点及其作用、叙事中的选材特点、以小见大手法运用、诗化小说特点等角度进行对文本的联系分析和知识点与题目的回顾。

       比如意象选择及其作用角度,不止诗词中有可解读,小说中同样可以把具有象征性的事物理解成承载情感表达的意象。这样不同文体也有它们共同的解读切入点。

       比如选材特点与以小见大手法角度,《百合花》《哦,香雪》具有明显共性,都以微小切口展现了宏大时代下的美丽与哀愁,不同年代里的青春经历。

@提炼升华:从单元文章中提取人物素材,为写作做好积累。重点关注作者创作背景、作者经历、人物思想在文本中的体现等。

@单元总结。回归主题提炼角度,回归大单元设置的最初导向。

✰一些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1.请学生回顾单元中包含了哪些课文,说出标题,请他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印象,猜测或自己拟定单元的主题词(有的学校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大单元教学,所以学生当时没有这个意识,所以让他们自己拟定主题词他们很有兴趣)。

2.请学生从至少两篇文章中选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分享,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和对选取内容的理解。

3.在进行考点衔接回顾时通过设置特殊任务让学生真切体会、理解知识点。比如在讲解叙事选材角度、以小见大手法作用时,我给学生的任务是:假如你的假期实践活动是要做记者,要深入现场采集新闻并进行报道。你的任务是对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在乡村一线的进展回响进行报道,你有什么思路,怎样展现这么宏大的主题,采访谁?采访多少人?选取什么场景或事件及人物报道?

       在跟学生探讨交流后,确定他已经有了相对真实深入的思考以后,提供在这方面获得新闻奖的一些报道标题和内容。

4.选取特定角度,对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共性进行解读交流,即兴发挥。我们当时录音记录了对《百合花》《哦,香雪》中的女性群像解读,本来只打算录十几分钟就结束,结果我和学生录了半个多小时都意犹未尽。(没有占用上课时间)我把一些片段记录发在了公众号里,一如往常记录教学点滴,意外获得了过万的阅读量和很多教师同行的关注,也引起了一点争议,这是对我和对学生来说都非常新奇和珍贵的体验。

5.回到课程的最初,最初让学生猜测或自拟单元主题词,在课程解读分析的最后,让学生带着更深入的理解重新为单元群文拟定一个个性化的标题,可以展示人民日报或者学科论文的一些标题供仿写。我的学生当时精准还原了单元导读的主题词,他自己都惊呆了。

✰教学反思

       做教师的人常常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比如给自己灌了满桶水但忽视学生那里的杯子能有效承载多少水。我们常常想苛求自己面面俱到,但往往事与愿违。其实,放轻松,学生总是犯同样的错,其实教师也是一样的。你总是学不会少说一点,你总是想塞很多内容进包裹想送给学生而忽视他们会不会认为这是负荷,你总是不满意自己的发挥……但是,我们都在一起进步的路上,我们本来就都会不断犯错,甚至犯一样的错。这不就是学无止境本身的魅力吗?没有尽头,没有最好。不必把学生和别的学生比较,不必把自己和别的老师比较,放轻松,享受过程。

声明:本站资源来自会员发布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仅限学习交流使用,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有侵权争议、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请用户仔细辨认内容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